精品主题,实战科普,最新行业热点话题,随时掌握云上咨讯。
根据《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登记管理机关对社会组织实施行政处罚时,需先立案,调查取证,然后才能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登记管理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制作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
根据《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社会组织对登记管理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社会团体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业务主管单位报送上一年度的工作报告,经业务主管单位初审同意后,于5 月31日前报送登记管理机关,接受年度检查。工作报告的内容包括:本社会团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情况、履行登记手续的情况、按…
社会组织评估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为依法实施社会组织监督管理职责,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依照规范的方法和程序,由评估机构根据评估标准,对社会组织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并作出评估等级结论。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应当坚持分级管理、分类评定、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政府指导…
社会组织抽查是指登记管理机关按照法定职责,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社会组织,对其依法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检查。分为定期抽查和不定期抽查两种。 定期抽查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组织的年度报告、信息公开、内部治理、财务状况、业务活动等情况。不定期抽查可以在前款规定的检查内容…
根据《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规定,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包括基础信息、年报信息、行政检查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和其他信息。 (1)基础信息是指反映社会组织登记、核准和备案等事项的信息。 (2)年报信息是指社会组织依法履行年度工作报告义务并向社会公开的信息。 (3)…
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在本机关登记的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工作。
(1)信息采集与记录。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在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形成或者获取后5个工作日内,将信息采集录入到社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 (2)失信管理。依据社会组织失信情形,将其列入活动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3)信息公开。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以及活动异常名录和…
信用信息管理与行政处罚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行政管理措施,可以同时并用?;疃斐C加胙现匚シㄊ琶ナ粲诙陨缁嶙橹男庞迷际统徒?,并不免除其依法应当承担的其他法律责任。社会组织受到行政处罚的,将被认定存在失信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纳入活动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根据《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会组织列入活动异常名录: (1)未按照规定时限和要求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年度工作报告的; (2)未按照有关规定设立党组织的; (3)登记管理机关在抽查和其他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发…